西峰:就業“組合拳”助脫貧穩增收
原標題:西峰 就業“組合拳”助脫貧穩增收
一大早,西峰區顯勝鄉冉李村村民李社郎就來到自己負責的片區清掃道路,清理各類垃圾、雜草。
李社郎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靠外出打掙錢養家,今年受疫情影響,加上上了年紀,工作不好找,沒有了穩定收入。就在李社郎為收入發愁時,村上設置14個公益性崗位,他被選聘為衛生保潔員,負責3個片區的衛生清掃工作,每月有1000元的工資收入。
李社郎在家門口“上班”實現穩定增收,是西峰區實施就業扶貧帶來的實惠。今年以來,西峰區新增設鄉村公益性崗位567個,崗位總數達到612個,從規范崗位設置、人員管理入手,探索實行績效工資管理制度,對省上發放補貼的50個崗位,在每月500元的基礎上,由區財政列支專項扶貧資金增加500元;對下剩的562個崗位,區上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標準考核發放補貼,切實發揮好公益性崗位的托底作用。
不只是公益性崗位,企業創辦的扶貧車間,遍地開花的合作社、產業基地,也讓群眾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為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西峰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圍繞農產品加工、服裝加工、香包制作等產業建設“扶貧車間”,采取“公司+車間+貧困戶”“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等方式,開發就業崗位;圍繞主導產業,鼓勵村組干部、產業大戶、返鄉青年領辦專業合作社,整合資金、資源,吸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目前,全區共組建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269個,家庭農場58個,帶動農戶1.4萬戶。依托勞務中介機構,對勞務輸出目的地集中的返崗貧困勞動力,實行點對點、一站式送達返崗服務。截至6月底,全區共輸轉勞動力5.8 萬人,其中區內就近就地輸轉2.039萬人,省外輸轉2.4萬人。
通過打出一套就業“組合拳”,持續增強貧困群眾自我“造血”能力,促進農民穩定增收,鞏固脫貧成果。2014年以來,西峰區共有貧困人口5230戶21020人。目前,累計減貧5227戶21007人,下剩貧困人口3戶、13人。(特約記者 盤小美)
相關新聞
- 2020-07-24西峰區:農村“領頭雁”帶領群眾致富
- 2020-07-21西峰農民搭上特色瓜菜致富快車
- 2020-07-20西峰菜農組團“取暖”:設施大棚內鮮果蔬菜映笑臉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