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鄉賢文化漸興:蘭州高新區探“村委+鄉賢”模式

圖為“蘭州好人”蔣衛青接山區孩子上學。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蘭州12月3日電 (劉可)“我現今雖是年近半百且兩鬢過早斑白的準老年人了,但是,我很欣慰,我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蘭州高新區在其轄區連搭鎮和定遠鎮舉辦“弘揚鄉賢文化,推動移風易俗”基層宣講活動,來自陳家橋小學的“蘭州好人”蔣衛青老師在會上如是說。
為了山區留守的孩子能夠繼續上學,這位出生于1971年的老師先后兩次留在了大山深處的學校,而第二次留下來是為了只有兩個孩子的鄉村學校能夠順利開展教學。
第一次留在鄉村教學,那時蔣衛青剛從甘肅榆中師范學校畢業被分配到榆中縣轉咀子小學,看到學校破舊不堪,他心都涼了。但當他第一次站上講臺,看到十幾個衣衫襤褸的孩子呼啦一下起立,用肅然起敬又膽怯的聲音齊聲說“老師好”時,他的心卻被揪住了。
后來,山區學校學生人數劇減,村上大多數學生去鎮中心小學上學,但蔣衛青當時任教的陳家溝學校卻有兩名孩子因家庭原因要繼續留下來讀書。
如果沒有老師教他們,這兩個孩子就要面臨輟學。
蔣衛青為此輾轉反側,自己上有老人需要照顧,下有自己的孩子又在市區上初中,他權衡再三,最終舍小家顧大家,再一次放棄機會,留在了山區教學點任教。
為了改善鄉村學校環境,蔣衛青多方奔走籌集資金,美化校園環境,建起了新校舍。為了兩個特殊家庭的孩子完成學業,他既當老師又當生活保姆,經常接送孩子上學,為他們做飯,甚至為孩子家中行動不便的老人噓寒問暖,送醫急救。
蔣衛青這一堅守,轉眼就是28年。
在這次宣講會上,獲選蘭州市首屆“新時代最美鄉賢”榮譽稱號的丁述學和豆乾坤也分別分享了他們籌資助困、修橋鋪路等德及鄉鄰的先進事跡,在場的村鎮干部和村民代表都稱“真實感人”和“深受觸動”。

圖為蘭州高新區舉辦“弘揚鄉賢文化,推動移風易俗”基層宣講活動現場。 岳雨凱 攝
蘭州高新區黨群工作局局長馮云會后表示,本次活動旨在涵養見賢思齊的向善氛圍,引領更多有識之士加入到“最美鄉賢”隊伍中來,關心家鄉發展、支持家鄉建設,共同助推鄉村振興。下一步,蘭州高新區將依托鄉賢熟悉村情、德高望重的優勢,充分發揮鄉賢在帶領致富、民情聯絡、矛盾化解等方面的獨特作用,以“村委+鄉賢”的形式進行鄉村治理、鄉村發展方面的探索。
近年來,甘肅大力推行鄉賢文化教育的活動屢見不鮮,位處甘肅西部的嘉峪關市就積極搭建鄉賢議事交流平臺,至今年6月份,全市已成立了17個鄉賢理事會,制定章程,建言獻策,助力基層治理水平。
位處甘肅東端的慶陽市,早在2018年5月就成立了鄉賢文化研究會,隨后,該市寧縣和盛鎮和中村鎮的兩個村也分別成立了村級鄉賢文化研究會。這些研究會吸引和凝聚各方鄉賢人士,成立農家書屋和道德講堂,還定期選出新的鄉賢,他們要么是鄉土文化的“傳承者”,要么成為鄉村致富的帶頭人。
甘肅省國學研究會副會長盛日常年研究和關注鄉賢文化,他說,鄉賢是傳統中國社會鄉村治理的核心所在,鄉賢及鄉賢文化的存續與發展,就是用文化、用德行助力鄉村治理,用榜樣、用正氣引領鄉村風尚,用善行、用親情化導鄉村風俗,從而有效緩解政府職能部門的管理壓力,拓展多元的鄉村治理渠道。(完)
相關新聞
- 2020-10-30讓鄉賢文化助推移風易俗
- 2020-10-28鄉賢文化古 時代民風新
- 2018-05-31浙江新昌:以鄉愁塑形 以鄉風鑄魂 以鄉賢聚力
- 2018-03-01浙江一古村發展鄉賢參事會56個 重構鄉村良俗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